中考历史考点复习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新青年》杂志社不久迁往北京。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①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②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①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

③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评价

(1)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原因(导火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②列强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爆发了!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3)口号: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2.五四运动的扩大

(1)过程

①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②日本帝国主义在多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这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③6月3日,北京学生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多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2)结果: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3)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概况

①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

②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③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④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2)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

①召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②内容

A.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③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3)中共二大

①召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内容: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3)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①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②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4)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0)
上一篇 2022年1月26日 下午11:16
下一篇 2022年2月6日 上午11:13

相关文章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向二

    考向二  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典例引领 抗战时期,在鄂尔多斯,国民党军队在达拉特旗一带的战役中重创日军;在大青山地区,八路军依靠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屡败日军。以上史实可以印证 ①内蒙古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②国共两党都是抗战的重要力量 ③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④内蒙古地区是抗战的总后方 ⑤在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2022年3月7日
  • 中考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向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向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典例引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是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制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答案】D 【解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2022年3月1日
  •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直通中考

    直通中考   1.(2019年山西卷)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2.(2019年广西梧州卷)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2年3月17日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概况 ①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 ②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③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④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5日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向三

    考向三  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2.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方针及牵制日军主力起了重要作用。 3.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民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4.中国共产党…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7日
  • 中考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直通中考

    直通中考   1.(2019年山东青岛卷)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2.(2019年黑龙江大庆卷)明代,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受命抗击倭寇的英雄人物是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康熙帝 3.(2019…

    2022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