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新青年》杂志社不久迁往北京。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①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②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①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
③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评价
(1)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