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真题过关-生物与环境

  • A+

真题过关

 

10.(2019湖南省郴州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影响该现象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1.(2019福建省)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A.蚯蚓改良土壤

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人类治理河流污染

D.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12.(2019甘肃省武威市)我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13.(2018·遵义)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14.(2018·通辽)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参考答案

 

10.【答案】A

【解析】春天气温回升,“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温度,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

11.【答案】B

【解析】蚯蚓改良土壤、人类治理河流污染、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C、D不符合题意;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A

【解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有利于躲避敌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3.【答案】D

【解析】竹节虫的拟态,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避敌和捕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草蜥遇到敌害后,会主动断尾吸引敌人注意,掩护自己伺机逃脱,避免伤害,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14.【答案】C

【解析】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

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粪便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正确;企鹅生活在南极,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