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运动-直通中考

地球的运动-直通中考

 

1.(2019年黑龙江绥化市)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A.一小时 B.一天

C.一个月 D.一年

(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节选)我国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动,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事活动。读下图完成2—4题。

中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运动-直通中考

2.赤峰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时(6月25日)地球运动到

A.春分和清明之间 B.夏至和小暑之间

C.秋分和寒露之间 D.冬至和小寒之间

3.此时你正在作答地理试卷,而远在美国洛杉矶的小张正准备吃晚饭,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纬度位置 C.地球公转 D.海陆变迁

4.我国的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说明

A.春分日白昼最长 B.春分日白昼最短

C.春分日昼夜平分 D.春分日过后白昼渐长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读图回答5—6题。

中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运动-直通中考

5.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B.地球仪上,北极指向北

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

D.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观察

6.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昼夜交替 D.影子长短的变化

(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细心小明同学发现随州市路灯开闭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下图是随州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读图完成下题。

中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运动-直通中考

7.随州市路灯开闭时间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b日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APEC峰会于2013年10月5日-8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据此回答8—10题。

8.峰会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南半球 向北移动 B.南半球 向南移动

C.北半球 向南移动 D.北半球 向北移动

9.峰会期间,图中城市昼最长的是

中考地理考点-地球的运动-直通中考

A.布宜诺斯艾利斯 B.布兰卡港

C.别德马 D.乌斯怀亚

10.峰会期间,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气候特点是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炎热干燥 D.低温少雨

 

 

 

参考答案

 

【答案】1.B

【解析】1.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2.B  3.A  4.D

【解析】2.考察地球运动。由图可知,赤峰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时(6月25日),地球处于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更接近夏至。

3.考察地球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

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使得东边的时刻总会早于西边,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

4.考察地球运动。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说的是过了春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我们北半球的白天时间越来越长。

【答案】5.B  6.C

【解析】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面对地球仪时,应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故A不正确;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时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故B正确;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灯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故C不正确;

读图可知,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北极圈以内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D不正确。故选B。

6.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时间差异。结合图示得知,此实验能较好的演示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现象。故选C。

【答案】7.B

【解析】7.读图可知:b日的照明时间一天加起来是最短的,说明位于北半球的随州的黑夜时间是最短的,白昼时间是最长的,是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

【答案】8.B  9.D  10.B

【解析】8.峰会期间是10月3日至8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故选B。

9.由上题可知,峰会期间是10月3日至8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此时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越长,故选D。

10.由上题可知,峰会期间是10月3日至8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进入了春季,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故选B。

(0)
上一篇 2022年2月27日 上午10:51
下一篇 2022年2月28日 下午4:29

相关文章

  • 中考地理-日本和俄罗斯-考向一 日本

    考向一  日本   1.日本的地形特点 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且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小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 2.日本工业地带的分布及主要形成原因   典例引领   …

    2022年3月19日
  • 中考地理考点06: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知识整合03

    三、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的分类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类。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如下表所示:   2.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

    2022年3月14日
  • 中考地理-陆地和海洋考向一 七大洲和四大洋

    考向一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一、牢记七大洲轮廓位置和四大洋位置。 1.可借助下面几何图形识记: 2.构建脑图 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可联系地图进行空间记忆,按一定的方向或顺序,在大脑中构建空间分布图,如北冰洋周围的三个大洲由亚洲开始按顺时针分布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南极半岛和南美洲隔海峡相望。联系世界海陆分布…

    2022年3月4日
  • 中考地理考点05:天气与气候-知识整合03

    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地球形状与气候:   2.地球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 (2)地球公转   3.海陆分布与气候: (1)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2)降水:一般受海风影响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地形地势与气候: (1)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气温随…

    2022年3月9日
  • 中考地理-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直通中考02

    直通中考7~12   7.(2019年海南省)根据图2中的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形成聚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年山西省节选)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8.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

    2022年3月15日
  • 中考地理考点考向: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重点考向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每年从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从6月22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则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   典例引领 读经纬网图和“二分二至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 B.A、B、C三点所…

    2022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