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考点闯关13~22

 

13.如图所示,下列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是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14.刻度尺的分度值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时

A.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为它的准确程度高

B.选用厘米的最好,在分米和毫米之间,可以兼顾

C.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D.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

15.关于长度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时,一定要从零刻度的位置量起

B.测量结果为10cm和测量结果为10.0cm,这两个测量结果相同

C.测量中只要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中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中的误差

16.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计,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初中生跑50 m所用的时间约为4 s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

C.70 W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320 mA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为4 N

17.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______(选填“A”或“B”)。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1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应将其中错误的步骤改正为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

19.学会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仪器你“会认”、“会读”吗?

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图2中仪表的示数为______,图3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20.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铅笔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其示数为_____℃。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21.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22.小明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一个个错误之处: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 cm、26.00 cm、26.0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____cm。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错误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4)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精析

13.B【解析】A、卷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故A不符合题意;B、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故B符合题意;C、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故C不符合题意;D、量筒是测量体积的仪器,故D不符合题意。

14.D【解析】根据测量的实际选择测量工具,不是越准确就越好,比如测量跳远成绩用分度值是1cm的尺子就可以,故A错误。刻度尺的分度值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选用厘米的尺子就准确到厘米,不能兼顾分米和毫米,故B错误。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不是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故C错误。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故D正确为答案。

15.D【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个端点与刻度尺的某一条刻度线对齐即可,不必从刻度尺的零刻度量起,故A错误;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是估读的,所以10cm的最小分度值为1dm,而10.0cm的最小分度值为1cm,即这两个测量结果是不同的,故B错误;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故C错误;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

16.BCD【解析】A、初中生50 m跑的时间一般在8 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符合实际;C、电风扇额定电压为220 V,70 W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故C符合实际;D、物理课本的质量在400 g=0.4 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4 kg×10 N/kg=4 N左右。故D符合实际。

17.1.53  B

【解析】(1)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0.98 cm对齐,右侧与2.51 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1 cm−0.98 cm=1.53 cm;

(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D2D1),故B符合题意。

18.(1)A  用铜丝绕圈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EBC

【解析】(1)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测量铜丝直径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不是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而是用铜丝绕圈总长度去除,应改为用铜丝绕圈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先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再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最后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9.3.80  20 km/h  99.8

【解析】图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又因为物体左端与6.00 cm对齐,右端与9.8 cm对齐,估读为9.80 cm,所以物体的长度是:L=9.80 cm-6.00 cm=3.80 cm; 图2中,汽车速度表采用的计量单位是km/h,指针在“20”处,所以速度表的示数为20 km/h;图3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略偏过中线,说明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5 min=90 s;大盘的分度值是0.1 s,而大盘指针在9.8 s,因此秒表读数为90 s+9.8 s=99.8 s。

20.A  5.25  37.8

【解析】由图知道,B刻度尺的刻度线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所以,A刻度尺放置正确;A刻度尺的一个大格表示1 cm,里面有10个小格,即其分度值是1 mm;又因为铅笔左端与2.00 cm对齐,右端在7.2 cm和7.3 cm中间,估读为7.25 cm,故铅笔的长度是:7.25 cm﹣2.00 cm=5.25 cm;由图知道,体温计上1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此时的温度为37.8 ℃。

21.5.15(5.12~5.18)  二

【解析】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为1 mm,线圈左侧与10.00 cm对齐,右侧与15.15 cm对齐,所以线圈的总长度为L=15.15 cm–10.00 cm=5.15 cm;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根据d=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二次的线圈匝数较多,长度长一些,故测量误差小一些。

22.(1)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2)26.42 cm   26.00  减小误差 (3)D  (4)偏大

【解析】(1)刻度尺的使用规则:首先要了解刻度尺:①量程是多少;②零刻度是否磨损;③分度值是多少;使用时: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他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由图知:刻度尺的使用有以下错误: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2)四次读数中,26.42 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为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3)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读数时估读数字只有1位即可,而且多估读几位数字无意义,也不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

(4)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23.B【解析】成年人的步幅在70 cm左右,国旗护卫队的队员身高比一般成年人高一些,所以步幅略大一些,在75 cm左右。

24.A【解析】A、一般三层楼的高度约10 m,一层楼的高度在3.3 m左右。故A符合实际;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 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 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 km/h≈1.1 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楼到四楼的高度在10 m左右,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间在50 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0)
上一篇 2022年2月28日 下午5:02
下一篇 2022年2月28日 下午5:11

相关文章

  •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重点考向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考向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典例引领 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A.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A错误;B.应该用三角板的直角边靠在刻度尺上,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B错误;C.因为是圆形的硬币,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

    2022年2月26日
  • 中考历史考点冲关

    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洋务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2.《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而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此文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其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

    2022年2月6日
  •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考点闯关01~12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优化实验方案可以减少误差 B.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不能减小误差   2.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3.正在考试的你,对周围环境进行了估测,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参加物理统考,心情激动…

    2022年2月28日
  • 中考生物-细胞的生活-考点过关01

    考点过关1~5   1.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B.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C.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分子的大小和是否含碳 D.水、无机盐、核酸的分子比较小,属于无机物 2.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所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C.叶绿体和线粒体 D.细胞核 3.下列有关细…

    2022年3月11日
  • 中考物理体验中考练习

                        中考体验 23.(2019·新疆自治区兵团)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A.75 mm B.75 cm C.75 dm D.75 m 24.(2019·宜宾市)小明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3 m B.—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300 g C…

    2022年1月26日
  •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精选

    体验中考23~34   23.(2019·新疆自治区兵团)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A.75 mm B.75 cm C.75 dm D.75 m 24.(2019·宜宾市)小明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3 m B.—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300 g C.中学生的正常步…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