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点冲关02

考点冲关7~12

 

7.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伊犁将军 D.郑和下西洋

 

8.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分别来自

中考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点冲关02

A.安徽、广东 B.山西、安徽

C.山西、江苏 D.广东、福建

 

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 明太祖设立军机处 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C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10.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B.曹操煮酒论英雄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11.明清时期,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这些从本质上反映了

A.文化专制的加强 B.思想控制的强化

C.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D.专制统治的加强

 

12.识读历史纪年表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列“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回答问题。

 

中考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点冲关02

(1)回忆a、d两朝的史事,比较二者有何明显的异同。

(2)b朝曾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举两例说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3)c朝的建立者是谁?该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4)e、f两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参考答案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乾隆帝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C符合题意。A发生在西汉时,B发生在唐太宗时,D发生在明朝。故答案选C。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乔家大院是一座汇集晋商历史风貌,反映明清时代特色的民居精品;胡雪岩是晚清徽商的代表。故此题选B。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A推论错误;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立的,B史实错误;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至此正式纳入清朝版图,C推论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D正确。所以答案选D。

1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塑造了曹操、周瑜、刘备、诸葛亮等文学形象,B符合题意。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故A不符合题意;孙行者就是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故C不符合题意;《水浒传》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塑造了晁盖、宋江等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宰相制度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可知,明太祖继位后,为加强君权,废除丞相制,撤销中书省;明政府实行八股取士,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清朝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由此可知,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都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都加强了专制统治。故选D。

12.【答案】(1)同:都从分裂走向统一;都创立了影响后世的制度。异:d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原因:统治者以民为本;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经济;采取革新措施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建立者:赵匡胤。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4)措施:明朝采取八股取士;清朝采取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后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1)依据“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知,a为隋朝(581—618年);d为元朝(1206—1368年)。比较可知,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元朝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同的是,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

(2)依据“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知,b是唐朝,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出现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统治者以民为本;重用人才;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治国措施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3)依据“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知,c为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的专横跋扈,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也为宋朝的积弱积贫埋下伏笔。

(4)依据“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知,e明朝,f为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明朝采取八股取士;清朝采取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这些措施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日 下午4:04
下一篇 2022年3月2日 下午4:12

相关文章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七七事变 (1)爆发:1937年7月7日,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发展:193…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7日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概况 ①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 ②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③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④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5日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直通中考02

    直通中考5~8   5.(2019年山东济宁卷)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下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6.(2019年湖南衡阳卷)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

    2022年3月6日
  • 中考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考点冲关01

    考点冲关1~6   1.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甲午战争之后 D.抗日战争期间 2.下图是张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一幅图片。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历史人物是 A.李鸿章 B.张謇 C.孙中山 D.张之洞 3.1912年至1918年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煤炭和钢铁业…

    2022年3月11日
  • 中考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向二 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的异同点

    考向二  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的异同点   1.不同点 2.相同点 目的都是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实质都是封建社会的思想专制手段;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典例引领 不属“科举制演变”这一主题的是 A.诞生于隋朝 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清朝实行文字狱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2022年3月1日
  • 中考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重点考向

    考向  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整体水平低下、发展不平衡和艰难曲折的特征。从根本上说,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而言: 1.整体水平低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所以中国得到的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之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水平低下成为一个必…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