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山东青岛卷)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2.(2019年黑龙江大庆卷)明代,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受命抗击倭寇的英雄人物是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康熙帝
3.(2019年甘肃定西卷)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土称它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它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它是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4.(2019年重庆A卷)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为某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其内容能共同说明的是
A.清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2019年江苏南京卷)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6.(2019年山东青岛卷)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A.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
B.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2019年四川绵阳卷)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料 | 结论 |
A |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 国内民族交往频繁 |
B | 北宋出现“夜市”、“交子”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 |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D | 曹雪芹著《红楼梦》 | 世界级伟大作家 |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行政方面,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件,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裁決。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反抗,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明朝中期抗击倭寇侵略的民族英雄。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图示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符合题意;西北边疆得到巩固只是图片中一个方面信息,A不符合题意;对西藏的管辖也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B不符合题意;欧洲殖民者的入侵被打败只能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走向鼎盛,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在1720—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D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A选项不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开发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B选项不符合题意;海外贸易繁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根据“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曹雪芹被称为世界级伟大作家。D项符合题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反映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属于中外交往频繁。A项不合题意;北宋出现“夜市”、“交子”的出现,反映了北宋商业的繁荣,B项不合题意;清朝军事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