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考点考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直通中考02

直通中考5~8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读等高线图,回答5—7题。

中考地理考点考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直通中考02

5.已知B点的温度为16℃,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

A.14.8℃ B.15.4℃ C.16.6℃ D.17.2℃

6.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山谷

B.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600米

C.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①处坡度比③处陡

 

8.(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五一节期间,5名驴友穿越虎山时遭遇大暴雨,被困在深山中等待救援。如图为虎山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你根据该图完成下列各题。

中考地理考点考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直通中考02

(1)已知5名驴友被困在山中的溶洞口下坡约200米远的地方,那么5名驴友被困的地方位于图中A、B、C、D四地中的_______地。

(2)图中白水河的两条支流都发源于_______(地形部位)。

(3)图示区域最高处的海拔在_______米之间,E处的地形类型_______。

(4)图中民居点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上方的山峰位于居民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若两山峰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___千米。如果要在图示区域建一个视野广阔的瞭望台,那么瞭望台应该建在哪座山峰上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5.D  6.B  7.C

【解析】5.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已知B点的温度为16℃,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16℃+(1000m﹣800m)÷100×0.6℃=17.2℃.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选D。

6.我们把由于受地形阻挡,在迎风坡造成较多的降水称为地形雨。读图可知,B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极为丰富。而AC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选B。

7.读图可得,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故A错误;图中的等高距是200米,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范围是1400﹣1600米,故B错误;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部位,该部位可能有 河流发育,故C正确;①处比③处等高线稀疏,①处坡度缓,故D错误。故选C。

【答案】8.(1)A

(2)山谷

(3)900﹣1000  高原

(4)分布在河流沿岸  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地形平坦

(5)西北  1  上方山峰。

【解析】8.(1)读图可得,A点位于溶洞口下坡约200米远的地方,则5名驴友被困的地方位于图中的A地。

(2)图中白水河的两条支流都发源于山谷,其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3)图示区域等高距是100米,最高处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E处的地形类型是高原,该地海拔高,地面较平坦。

(4)图中民居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地形平坦。

(5)图中上方的山峰位于居民点的西北方向,若两山峰图上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5×200=1000米=1千米。如果要在图示区域建一个视野广阔的瞭望台,那么瞭望台应该建在上方山峰。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日 下午4:21
下一篇 2022年3月3日 下午4:27

相关文章

  • 中考地理考点05:天气与气候-知识整合03

    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地球形状与气候:   2.地球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 (2)地球公转   3.海陆分布与气候: (1)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2)降水:一般受海风影响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地形地势与气候: (1)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气温随…

    2022年3月9日
  • 中考地理考点考向二: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判断方法

    考向二  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判断方法   1.图示法 2.数值法 “小小为东,大大为西,不大不小看WE。”意思是:某点的经度小于20°,不管东经还是西经,这点一定位于东半球;某点的经度大于160°,不管东经还是西经,这点一定位于西半球;某点的经度在20°~160°之间的,是东经度(E)就在东半球,是西经度(W)就在西半球。   典例引领 读…

    2022年2月25日
  • 中考地理-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直通中考01

    直通中考1~6   (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图回答1—2题。 2.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3.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 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 ③自然资源枯竭 ④环境污染…

    2022年3月15日
  • 中考地理考点考向:昼夜长短及物影长度的判断

    重点考向 昼夜长短及物影长度的判断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且距春、秋分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2)太阳直射在哪一半球,该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3)赤道上全年均昼夜平分,其他地方,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2.地球运动与物影长度 (1)正午…

    2022年2月26日
  • 中考地理-日本和俄罗斯-考点冲关02

    考点冲关9~15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读日本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9—11题。 9.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 B.濑户内海沿岸 C.南部岛屿 D.北部沿海 10.日本工业这样布局的好处是为了 A.就近利用进口的矿产资源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便于工业产品出口 D.开拓国内消费市场 11.随着工业的发展,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带来…

    2022年3月20日
  • 中考地理-亚洲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重点考向

    考向  亚洲各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   1.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纬度位置:11°S-81°N,跨纬度最广,地跨热、温、寒三带,南北气温差异大,气候复杂名样。 (2)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广,东西降水量差异大。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内陆地区距海远,山地、高原阻挡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导致内陆地区降水少,气温变化大,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3.海陆位…

    2022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