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过关
8.(2019山东省潍坊市)某同学在观察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后看到甲、乙物像。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将甲变为乙时需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B.由甲变为乙时视野变亮
C.乙中的结构2处于吸水状态
D.乙的细胞3中能观察到叶绿体
9.(2019山东省枣庄市)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 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10.(2019四川省内江市)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观察到的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C.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拿与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
D.在视野的右上方发现物像后,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可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11.(2019山西省)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奇妙的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光线暗时,使用平面反光镜
B.擦拭物镜和目镜时,使用纱布
C.物像偏左,欲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向左移动玻片标本
D.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12.(2019江苏省盐城市)实验课上,小明在低倍镜下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后,小红将显微镜轻移至自己面前观看,但看到的视野较暗。此时,她应该
A.缩小光圈
B.移动玻片
C.转动反光镜
D.更换高倍镜
参考答案
8.【答案】C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我们在甲图中看到物像在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A不正确;由甲图变成乙图,细胞体积变大,说明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所以,视野就会变暗,B不正确;气孔是由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图乙中气孔张开,此时2保卫细胞处于吸水,C正确;图乙中3是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D不正确。
9.【答案】A
【解析】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⑦→③→①。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A不符合题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同样光源下,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物镜距离玻片更近,则视野就越暗,B不符合题意;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拿与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C不符合题意;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D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凹面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外界光线较暗,应使用凹面镜或大光圈,A错误;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B错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移动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镜头压碎玻片标本,D错误。
12.【答案】C
【解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在显微镜对光时,应该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所以
实验课上,小明在低倍镜下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后,小红将显微镜轻移至自己面前观看,但看到的视野较暗,说明对光的光线角度改变,需要重新对光。此时,她应该转动反光镜,故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