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向二

考向二  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向二

 

典例引领

抗战时期,在鄂尔多斯,国民党军队在达拉特旗一带的战役中重创日军;在大青山地区,八路军依靠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屡败日军。以上史实可以印证

①内蒙古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②国共两党都是抗战的重要力量

③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④内蒙古地区是抗战的总后方

⑤在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始终各自为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在鄂尔多斯,国民党军队在达拉特旗一带的战役中重创日军;在大青山地区,八路军依靠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屡败日军。由此可知内蒙古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国共两党都是抗战的重要力量,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④内蒙古地区是抗战的总后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⑤在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始终各自为战的说法错误。所以答案是D。

(0)
上一篇 2022年3月7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2年3月7日 下午3:00

相关文章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企图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7日
  •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

    (一)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2日
  • 中考历史考点复习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2月6日
  • 中考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向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向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典例引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的是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制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答案】D 【解析】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2022年3月1日
  • 中考历史-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五)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新中国成立前 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2)具体表现 铁路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7日
  • 中考历史-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知识整合04

    二、古代欧洲文明   (一)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1)地理范围: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2)地理环境: ①自然环境: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其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 ②影响: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