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冲关02

考点冲关9~13

 

9.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展开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次战役应是

A.万家岭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0.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载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恩来的题词和诗针对哪一事件?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1.中共为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七大 D.八七会议

 

12.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时期留下来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1936年8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冲关02

(1)材料一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东北三省沦陷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变?这一事变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冲关02

(2)材料二中左权将军提到的“百团大战”在抗战中有怎样的意义?请根据书信内容判断,书信写于哪一年?

材料三  国民革命军第二〇〇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绝笔家书: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冲关02

(3)材料三中“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哪一军校有关?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出征缅甸,与英美盟军共同抗击日寇,这体现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怎样的国际意义?

(4)请结合材料,说说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的精神。

 

 

参考答案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故选D。

10.【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一诗。故此题选A。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A、B、D都不是召开于抗战时期,排除。故选C。

1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C错误,A、B、D均正确。故选C。

13.【答案】(1)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2)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940年。

(3)黄埔军校。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4)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第二天,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第二小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战争。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0)
上一篇 2022年3月7日 下午3:05
下一篇 2022年3月7日 下午3:14

相关文章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1.台儿庄战役 (1)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企图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3…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7日
  • 中考历史考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7)

    (七)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3)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2月28日
  • 中考历史-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冲关01

    考点冲关1~5   1.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新闻头条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2.“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而“我…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8日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直通中考02

    直通中考5~8   5.(2019年山东济宁卷)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下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6.(2019年湖南衡阳卷)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

    2022年3月6日
  •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向一

    考向一  掌握“一五”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及其分布   (1)主要建设成就 (2)分布   典例引领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成就,可分为①农业②轻工业③重工业④交通运输业等生产部门,如下图中直接显示出的经济建设信息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所给的一五计划成就可知,长春第一汽车制…

    2022年3月13日
  • 中考历史考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6)

    (六)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