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气和气候
1.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天 气 | 气 候 | |
概念 | 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 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
区别 | ①短时间的;②多变的 | ①较长时间;②相对稳定 |
联系 |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
2.卫星云图的判读
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3.常用天气符号:
4.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污染越轻微。
二、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定义: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温的测定:
①工具:温度计;
②测量时间:通常每天四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
①平均气温:一般把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气温值的平均数,叫做日平均气温,同理一个月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月平均气温,十二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年平均气温。
②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③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4)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
①由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③同纬度地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降水: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1)主要降水类型
类型 | 示意图 | 成因 |
对流雨 | ![]() |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成。赤道地区对流运动强烈,降雨多为对流雨 |
地形雨 | ![]() |
湿润气流遇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 |
锋面雨 | ![]() |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遇冷凝结。纬度60°附近多锋面雨 |
(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如图中A地区。
②两极地区降水少,如图中B地区。
③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如图中C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如图中E地区。
④中纬度地带,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如图中D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