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考点闯关01

考点闯关1~8

 

1.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需要进行风洞实验。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迎面高速吹向汽车,可以研究汽车高速行驶时的情况。若汽车里的司机感觉到汽车在运动,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汽车

C.风 D.他自己

2.骑自行车的人自西向东运动,固定在路旁的摄像系统两次拍出的照片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考点闯关01

A.以小轿车为参照物,货车与自行车都向东运动

B.以地面为参照物,货车、小轿车、自行车均在运动

C.以人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的速度大于货车的速度

D.以货车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运动,自行车也向西运动

3.在同一公路上向同一方向行驶的三辆汽车,其速度分别为:v=35 km/h,v=12 m/s,v=600 m/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相对于丙是静止的

B.甲相对于乙和丙都是运动的

C.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相对于丙是运动的

D.甲相对于乙和丙都是静止的

4.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考点闯关01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5.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3 min内,在第一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 km,在第二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 km,在第三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 km,那么汽车在这3 min内的运动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7.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8 km;乙在3 min内行驶810 m;丙行驶100 m需25 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8.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金牌。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赛段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一     B.二     C.三     D.四

 

参考答案

1.C【解析】A.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飞汽车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被研究的物体是汽车,汽车以本身为参照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位置的改变,是没有意义的。故B不符合题意。C.被研究的物体是汽车,汽车和风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风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D.司机坐在汽车上,汽车和司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司机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2.D【解析】骑自行车的人自西向东运动,所以图中右方为东,左方为西。A.以小轿车为参照物,货车与自行车都向右移动了距离,所以向东运动,A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的位置都相对地面发生了变化,所以都在运动,B正确;C.以人为参照物,相同时间内小轿车向西移动的距离大于货车向西移动的距离,所以C正确;D.以货车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发生了位置变化,是向西运动,但自行车有向东的位置变化,为向东运动,D错误,符合题意。

3.B【解析】v=35km/h=9.7 m/s,v=12 m/s,v=600 m/min=10 m/s,所以甲车的速度最小,乙车的速度最大,又因为三车在同一公路上向同一方向运动,故甲车相对于乙车和丙车都向后退。故选B。

4.A【解析】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若以列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故A符合题意。

5.C【解析】题中汽车在3min内,在第一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 km,在第二个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 km,在第三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 km,根据公式可以求得每个1 min内的平均速度v=s/t=60 km/h,而在各个1 min内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D都不正确。

6.C【解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故不会随路程、时间而变化,更不可能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故C符合题意。

7.A【解析】甲的速度:v=18km/h=18 km/h=5 m/s;乙的速度:v=810m/3*60s=4.5m/s;丙的速度:v=100m/25s=4 m/s;通过比较可知三者的速度:v> v> v。故A符合题意。

8.A【解析】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快,由表可知,在第1赛段用时最少,所以孙杨在第1个赛段运动最快;故A符合题意。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0日 下午3:10
下一篇 2022年3月10日 下午3:24

相关文章

  • 中考物理考点05:光的传播和反射 平面镜成像(2)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定义:光从一种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到原来物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说明: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发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发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2022年3月22日
  •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向一:声音的产生

    典例引领   华为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时我们听见的手机铃声是通过固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B.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 C.手机发声时,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会议中,将手机铃声调为振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平时我们听见的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2022年3月15日
  • 中考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重点考向一:长度单位及估算

    典例引领   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2 mm的细颗粒物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 km/h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约为4.5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 dm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A.“PM2.5”指大气中直径等于…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2022年2月25日
  •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向五:响度

    典例引领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根据题意知的,声聚焦装置,使远…

    2022年3月15日
  •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 m,1 m=10 dm=100 cm=103 mm=106 μm=109 nm (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

    2022年1月26日
  • 中考物理考点06:光的折射和色散(1)

    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路的可逆性:…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2022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