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向二

  • A+

考向二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1.第一次: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开始)

(1)背景: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

(2)内容: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2.第二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开始)

(1)背景: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

(2)内容: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内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3)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典例引领

下图中,农民分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中考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向二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B符合题意。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D项《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大纲。故选B。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