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直通中考

直通中考

 

1.(2019年湖北荆州卷)1949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C.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2019年山东威海卷)2019年3月28日,西藏各族群众在布达拉宫广场庆祝民主改革六十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全面再现了西藏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

B.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C.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

D.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3.(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涂涂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敌对的局面

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4.(2019年广东深圳卷)1953年6月,朝鲜政府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彭德怀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根据材料判断杨根思所属的部分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5.(2019年四川乐山卷)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6.(2019年重庆B卷)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故B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故排除D项。故选B。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是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①③正确,C项正确。抗美援朝前朝韩已经处于分裂敌对的局面,②错误。战争的结果将美国赶出了三八线后,④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1953年6月,朝鲜政府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说明杨根思参加了抗美援朝。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50年10月,彭德怀总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7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项符合题意;1928—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的军队称为中国工农红军。A项不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项不合题意;解放战争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开始称为人民解放军。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

5.【答案】C

【解析】1950年6月新中国开始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属于新中国内部的事件,与增强民族自豪感无关,C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A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D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建国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本质上说明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属于政治方面,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土改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不是工业化建设,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说明土改对于新政权的巩固,D不符合题意,故选B。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2日 下午4:27
下一篇 2022年3月12日 下午4:30

相关文章

  • 中考历史-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知识整合02

    (二)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奴隶制文明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8日
  • 中考历史-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知识整合04

    二、古代欧洲文明   (一)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1)地理范围: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2)地理环境: ①自然环境: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其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 ②影响: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间的…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8日
  • 中考历史-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7日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1)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这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 (2)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建立 开始时间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7日
  • 中考历史-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重点考向

    考向  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整体水平低下、发展不平衡和艰难曲折的特征。从根本上说,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而言: 1.整体水平低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所以中国得到的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之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水平低下成为一个必…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1日
  • 中考历史考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7)

    (七)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3)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