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向二

考向二  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从制定过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2.从内容看,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典例引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12年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排除;C项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法律文件,与题干所示内容无关,排除;D项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排除。故选B。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3日 下午3:59
下一篇 2022年3月14日 下午1:47

相关文章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直通中考01

    直通中考1~4   1.(2019年四川广安卷)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 …

    2022年3月6日
  •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

    (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3日
  • 中考历史考点–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原因(导火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②列强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爆发了! (2)爆发:191…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2月24日
  • 中考历史考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8)

    (八)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红楼梦》 (1)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2月28日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原因(导火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②列强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爆发了! (2)爆发:…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3日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冲关01

    考点冲关1~8   1.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你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2.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迫使蒋介石放弃了不抵抗政策 B.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

    202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