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向一:声音的产生

典例引领

 

华为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时我们听见的手机铃声是通过固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B.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

C.手机发声时,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会议中,将手机铃声调为振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平时我们听见的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故A错误;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C、手机声音是由听筒膜片的振动发出的,故C正确;D、将手机调到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C。

 

变式拓展

 

1.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③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铅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1)(2) B.(2)(3) C.(2)(4) D.(3)(4)

 

参考答案

【答案】1.D

【解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溅起水花则说明音叉在振动,也就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故说明了声音发生的条件;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说明了音调的影响因素;③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当介质越来越少时,声音的传播就越难,推想后可得,无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故说明了声音传播的条件;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①④正确,D符合题意。

【答案】2.D

【解析】(1)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说明的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铅笔在运动,而铅笔是固定在大钟上的,这也就说明了敲响的大钟也在振动。故选D。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5日 下午2:30
下一篇 2022年3月15日 下午2:36

相关文章

  • 中考物理-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考向四:声与能量

    典例引领 (2019·江苏初二月考)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   【参考答案】音色  能量  响度 【…

    2022年3月21日
  • 中考物理考点0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 m,1 m=10 dm=100 cm=103 mm=106 μm=109 nm (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

    2022年2月25日
  •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考向二:速度 平均速度

    考向二:速度 平均速度   典例引领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0.8 m/s B.1.0 m/s C.0.96 m/s D.1.2 m/s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设总路程为2 s,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为 同理后半程的…

    2022年3月2日
  •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 m,1 m=10 dm=100 cm=103 mm=106 μm=109 nm (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

    2022年1月26日
  •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点闯关01

    考点闯关1~9   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B.乙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C.丙图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

    2022年3月16日
  •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向六:音色

    典例引领   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参考答案】BD 【详细解析】A…

    202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