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点闯关01

考点闯关1~9

 

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点闯关01

A.甲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B.乙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C.丙图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点闯关01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3.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

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4.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为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然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C.光的传播速度和声的传播速度一样快

D.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超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7.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8.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纳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的信号。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2 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点闯关01

A.150 m B.450 m C.600 m D.900 m

 

9.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点闯关01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参考答案

1.C【解析】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A错误;B.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故C正确;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D错误。

2.A【解析】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故选A。

3.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进行判断的,故C错误;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

4.B【解析】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绝”,B符合题意。

5.B【解析】A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B正确。C.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大的为3×108 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故D错误。

6.D【解析】A.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人的听觉范围20 Hz~20 000 Hz;⑤有足够的响度,五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故A错误;B.超声波与普通声波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故C错误;D.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故D正确。

7.D【解析】A.用光将鱼引到网内,说明光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在岸上听到得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不符合题意;C.岸上听到得河水流动的声音是经空气传入人耳的,不符合题意;D.鱼听到的声音是经空气、水传播之后被鱼听到,所以可以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符合题意。

8.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声信号从开始发射后经过了0.6 s后被船重新接收,声波传播的距离:svt=1500 m/s×0.6 s=900m,海底的深度:hs=×900 m=450m。

9.A【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A. 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A正确。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B错误。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D.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6日 下午2:29
下一篇 2022年3月16日 下午2:35

相关文章

  •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向四:音调

    典例引领   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三种不同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

    2022年3月15日
  • 中考物理-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考点闯关01

    考点闯关1~5   1.(2019·大冶市第三中学初二月考)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障碍物 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C.“真空不能传声”是仅通过推理获得的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2.(2019·扬州市梅岭中学初二月考)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2022年3月21日
  •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考向二:声音的传播

    典例引领   最近,羊村的小羊们以“声现象”为主题展开了一次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冰中传播 B.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都可以听到 C.声速不受介质种类的影响 D.声速不受介质温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冰是固体,声音可以在冰中传播。故A正确;B.物体振动能够发声,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2022年3月15日
  •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考点闯关02

    考点闯关9~16   9.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张小球从右向左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   10.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 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 m,则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5 …

    2022年3月10日
  • 中考物理考点0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2)

    考点解读   二、声音的三要素 1.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2.音调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得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2022年3月15日
  • 中考物理考点06:光的折射和色散(1)

    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路的可逆性:…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2022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