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闯关10~18
10.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1.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13.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1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C.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至
1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6.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下划线中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7.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
(3)他们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1)这个现象说明______,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______,同时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
(2)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
(3)如下图丙所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均填写丙图下的序号)。
参考答案
10.C【解析】王老师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吸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1.A【解析】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打四个玻璃杯时,酒上方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可以区别音调不同。A符合题意。
12.B【解析】A.频率越高,其发声的音调越高,频率不决定响度,故A错误;B.由声音的反射特点可知,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故B正确;C.我们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是340 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错误。
13.B【解析】频率与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大。比较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可知频率最大的是小提琴。答案为B。
14.BC【解析】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故A说法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等于340 m/s,故B说法错误;C.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再经过介质传播,耳朵才能听到声音,故C说法错误;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至20 000Hz,故D说法正确。
15.BC【解析】A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甲的音调最低,丁的音调最高;故A错误,C正确;B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丁的音调最低,故B正确,D错误。
16.(1)振动 转换法 (2)不能 实验推理法 (3)频率 控制变量法
【解析】(1)甲图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3)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7.(1)固体能传播声音 (2)捏住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a、d 音调的高低跟琴弦的粗细有关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解析】(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地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3)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改变长度。选择a和d;
②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了粗细,是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
③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没有进行控制变量。
18.(1)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大 响度 (2)能量 (3)①② ②③
【解析】(1)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大,振幅决定响度,所以此时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大;
(2)如下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激起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递到左边的音叉,所以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如下图丙所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由图可知①②两图,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①②;②③两图的振幅相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响度相同的是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