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闯关19~27
19.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得越紧,发声的音调越高。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_的琴弦;
(3)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 的琴弦;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红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____是正确的。
21.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
(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 ,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 。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 ,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 。
23.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3)在玻璃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4.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明分别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1)将两张桌子紧挨着,小红敲击桌子的一边,小明把耳朵趴在桌子上听,感受声音的大小;
(2)将两张桌子拉开离一个缝,做法同上,比较声音的大小。填写下表:
(3)你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已知测速仪每隔1 s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控区时,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 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 s。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当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
(2)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6.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 m/s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27.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米。求: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9.(1)CE (2)DE (3)AB (4)③①②④ (5)控制变量法
【解析】(1)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C、E;
(2)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弦的材料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D、E;
(3)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弦的横截面积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A、B;
(4)实验探究的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步骤排序为③①②④。
(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0.(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 显示鼓面的振动 (3)减弱 增强 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①
【解析】(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用手敲鼓,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显示鼓面的振动,这是放大法(转换法)的运用;
(3)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减弱。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增强。
c.进一步推理: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是正确的。
21.(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解析】(1)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听不到钟声的距离越远,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差。因此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由此可猜想,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22.(1)振动 振动 (2)固体可以传声 (3)小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振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更响亮的声音,所以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故固体可以传声;
(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当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3.(1)空气 (3)能 (4)强
【解析】(1)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人看见闹钟,是闹钟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3)因为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所以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于玻璃板。
24.(2)固体(桌子) 较小 固体和空气 (3)声音可通过介质传播(或固体传声效果好)
【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两张课桌紧挨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声音大;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效果不如固体,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缝时,声音的传播要经过空气,声音小;通过实验发现:声音靠介质传播到远处。
由题知汽艇由A→B所用时间:t′=6 s,
汽艇行驶的路程:sAB=v艇t′,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AC+sBC=v声t′,
∵sAB+sAC+sBC=2sAC,
∴v艇t′+v声t′=2sAC,
代入数据:(10 m/s+340 m/s)×6 s=2sAC,
∴sAC=1 050 m。
27.(1)3 060 m (2)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故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是:t=4 s/2=2 s;
所以海洋的深度是:s=vt=1 530 m/s×2 s=3 060 m
(2)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故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