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点冲关02

考点冲关9~14

 

9.如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点冲关02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C.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10.“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它”所指的事件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990年曾经填过一首词《念奴娇》,其中里面有以下几句:“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里的“好官”指的是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点冲关02

 

12.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的观念,提出“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目标,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对此变化,最感欣慰的当属

A.王进喜 B.邓稼先

C.雷锋 D.焦裕禄

13.以下科技成就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点冲关02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点冲关02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

 

材料三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点冲关02

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3)材料三中的图片与材料二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猪羊肥大赛黄牛”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我国开展了“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图片“猪羊肥大赛黄牛”正是浮夸风的体现,与这一口号相似的还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也是浮夸风的体现,A项符合题意;“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口号,B项不符合题意;“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共产”风的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D项符合题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使国民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A、B项不符合题意;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促进了国家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D项符合题意。据此分析选项,A项是大庆油田工人、“铁人”王进喜,不合题意;B项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不合题意;C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模范人物的认识。由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大庆油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使大庆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险情发生时,王进喜不顾腿伤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A符合题意。邓稼先是“两弹元勋”,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B、C、D与“大庆油田”无关,故选A。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故A符合题意。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B、C、D三项科技成就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取得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1)土地改革。

(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事件:三大改造。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信息“土地改革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2)根据材料二中“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材料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反映的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7日 下午2:06
下一篇 2022年3月17日 下午2:13

相关文章

  • 中考历史考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

    (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清朝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这样,清朝…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2月27日
  •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

    (一)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2日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直通中考01

    直通中考1~4   1.(2019年四川广安卷)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 …

    2022年3月6日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冲关01

    考点冲关1~8   1.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你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2.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迫使蒋介石放弃了不抵抗政策 B.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

    2022年3月7日
  •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冲关02

    考点冲关9~13   9.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展开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次战役应是 A.万家岭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0.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载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千古奇冤》一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022年3月7日
  • 中考历史中考真题练习

    1.(2019年四川广安卷)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 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

    2022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