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冲关6~10
6.为了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百花争艳,百家争鸣”
D.“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布票种类丰富,能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9.下列有关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信息传递变得快捷、简便
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突出贡献分别是什么?
(2)请你再说出一位你熟悉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性成就。
(3)你觉得这些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6.【答案】A
【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故选A。
7.【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布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A符合题意。B、C、D反映的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挂钟”“手表”“BP机、手机”反映了新中国以来科技的发展,这些科技成果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A、C、D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
9.【答案】D
【解析】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人们的联系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人们的感情交流,③的说法不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D。
10.【答案】(1)图一: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二:屠呦呦,发现并提炼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南仁东,主持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3)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怕困难等。
【解析】(1)图一中人物是袁隆平,图二中的人物是屠呦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南仁东、黄大年等。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怕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