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冲关02

考点冲关6~10

 

6.为了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百花争艳,百家争鸣”

D.“百家争鸣,推陈出新”

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布票种类丰富,能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

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9.下列有关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信息传递变得快捷、简便

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中考历史-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冲关02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突出贡献分别是什么?

(2)请你再说出一位你熟悉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性成就。

(3)你觉得这些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6.【答案】A

【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故选A。

7.【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布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A符合题意。B、C、D反映的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挂钟”“手表”“BP机、手机”反映了新中国以来科技的发展,这些科技成果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A、C、D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

9.【答案】D

【解析】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人们的联系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人们的感情交流,③的说法不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D。

10.【答案】(1)图一: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图二:屠呦呦,发现并提炼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南仁东,主持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3)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怕困难等。

【解析】(1)图一中人物是袁隆平,图二中的人物是屠呦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南仁东、黄大年等。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怕困难等。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8日 下午4:10
下一篇 2022年3月18日 下午4:16

相关文章

  • 中考历史-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知识整合02

    (二)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奴隶制文明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8日
  • 中考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考点冲关02

    考点冲关7~12   7.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伊犁将军 D.郑和下西洋   8.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分别来自 A.安徽、广东 B.山西、安徽 C.山西、江苏 D.广东、福建 &n…

    2022年3月2日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重点考向

    考向三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2月6日
  • 中考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考向二

    考向二  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从制定过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2.从内容看,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3日
  • 中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原因(导火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②列强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爆发了! (2)爆发:…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3日
  • 中考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三)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22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