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考向二:控制噪声

典例引领

 

(2019·天津中考模拟)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不能减弱噪声的措施是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D.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A、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对噪声没有影响,符合题意;C、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变式拓展

1.(2019·涡阳县高炉镇普九学校初二月考)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中考物理-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考向二:控制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D

【解析】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禁鸣喇叭是防止噪声产生,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A项不合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阻断噪声传播,B项不合题意;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也是阻断噪声传播,C项不合题意;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选项D符合题意。

 

2.(2019·泗洪县第四中学初二月考)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在高架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故AC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1日 下午3:26
下一篇 2022年3月21日 下午3:29

相关文章

  •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体验中考02

    体验中考25~33   25.(2018·杭州)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1.2 米/秒 B.24 米/秒 C.36 千米/秒 D.48 分米/秒 26.(2018·枣庄)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27.(2018·玉林)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速度…

    2022年3月10日
  •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考向一:运动的描述

    考向一:运动的描述   典例引领 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

    2022年3月2日
  • 中考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体验中考

    体验中考28~40   28.(2019·新疆自治区兵团)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A.鸦雀无声 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 D.声如洪钟   29.(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

    2022年3月16日
  • 中考物理-噪声的控制及声的利用-考向四:声与能量

    典例引领 (2019·江苏初二月考)小立同学不在“中国好声音”现场,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就辨别出是导师李荣浩在唱歌,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去判断的,收音机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   【参考答案】音色  能量  响度 【…

    2022年3月21日
  • 中考物理考点02:机械运动(2)

    三、用v–t图象和s–t图象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 1.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如下: (1)该图象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 (2)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他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3)可以通过图象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2022年3月1日
  •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 m,1 m=10 dm=100 cm=103 mm=106 μm=109 nm (3)单位换算的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2.长度…

    2022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