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闯关1~5
1.(2019·大冶市第三中学初二月考)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障碍物
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C.“真空不能传声”是仅通过推理获得的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2.(2019·扬州市梅岭中学初二月考)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楼梯口标语“轻声慢步靠右行”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3.(2019·南通市实验中学初二月考)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中说法错误的是
A.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监测仪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
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乐器种类,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4.(2019·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初二月考)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D.用手捂住耳朵
5.(2019·湖南初三期中)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关于这种“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声音”是超声波
B.这种“声音”人类听不到,因此没有响度
C.每头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D.这种“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参考答案
1.A【解析】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来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A符合题意。B.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很难创造真空环境,因此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故C不符合题意;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2.D【解析】A.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防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C.楼梯口标语“轻声慢步靠右行”, 防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符合题意。
3.B【解析】A.闹市口通常会竖立一个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该处的噪声响度的大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组编钟里不同的编钟,即编钟的振幅一定相同,所以响度相同;同一组编钟的每个钟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的物体振动时的音色是不同的,即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D【解析】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B.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C.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用手捂住耳朵,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5.C【解析】A.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交流,这种声音是次声波,不符合题意;B.这种声音是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类听不到,但是有振幅,有响度,不符合题意;C.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不同大象发出的这种“声音”的音色不相同,符合题意;D.这种“声音”是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