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四川乐山)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12.(2019·四川南充)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2019·辽宁营口)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能够分辨出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响度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放低些
C.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4.(2019·四川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 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 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 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 m/s
15.(2019·江苏扬州)扬州大力推进 24 小时城市书房建设,书房内禁止大声喧哗,“大”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大,这是在_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书房内还配置了自助式消毒机,这是利用___________(红外线/紫外线)消毒灭菌的。
参考答案
11.C【解析】用力鼓掌与轻轻拍掌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即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故B错误;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12.D【解析】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故A错误;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故B错误;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13.C【解析】A.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B错误;C.声即可以传递能量又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14.D【解析】A.根据题意知道,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5 s时与汽车相遇,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在0.2 s时与汽车相遇,所以s1=vt1=340 m/s×0.25 s=85 m,s1=vt2=340 m/s×0.2 s=68 m,故A错误;B.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85 m;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68 m,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s车=85 m–68 m=17 m,故B错误;CD.根据题意知道,测速仪每隔0.9 s发一次超声波,第一次发出的超声经0.25 s与汽车相遇,说明汽车与第一次的超声波相遇时,再等0.65 s,测速仪发出第二次超声波。第二次超声波发出后,经0.2 s与汽车相遇。所以汽车与第一次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所用的时间是:t车=0.65 s+0.2 s=0.85 s,所以,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故C错误,D正确。
15.(1)响度 (2)声源 (3)紫外线
【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禁止大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音;紫外线具有杀菌和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功能,红外线多用于遥控器传递信息。